韩语数字系统由固有词与汉字词构成双重结构,二者在语音形态、语义范畴及语用场景上形成差异化分工。这种并存现象源于韩语历史演进中本土语言与汉语词汇的深度融合。达芯小语种将说明固有数字与汉字数字的核心用法差异。
固有数字承担基础计数功能,主要用于1至99的小额数量表达及日常物品计数。汉字数字则专注于百位以上数值表达,形成"固有词+汉字词"的复合计数模式(如125写作"백이십오")。时间表达中,固有数字用于具体时刻,汉字数字用于日期及世纪年份。
固有数字天然具备情感化特征,常用于表达模糊数量或强调个体性场景。如询问年龄时使用"몇 살"(几岁),体现对生命历程的尊重。汉字数字则侧重精确性与客观性,在科学计量、法律条文及金融票据等正式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性。
固有数字在口语交流中占据主导地位,其简短的音节结构符合日常对话的效率需求。汉字数字则主导书面语体系,在新闻标题、学术论文及官方文件中通过汉字词保持文本庄重感。特殊场景中,二者可形成语义强化组合:如"첫 번째"(第一个)通过固有词"첫"与汉字词"번째"叠加,既保留序数功能又增强强调效果。
韩语数字系统的双轨运行机制是语言经济性与精确性平衡的产物。达芯小语种认为学习者需建立"场景识别-语义匹配-形式选择"的三阶判断体系,先区分口语/书面语场景,再判断精确/模糊语义需求,最终确定固有词或汉字词的适用形式。